今年畫室的成績依然亮眼,我們絕對沒有魔法,能讓一個初學者在短時間內考到高分,這全是同學在基礎鍛鍊上下盡苦工的成果。當然,我們從來不會用分數去評斷一個學生的繪畫天分,但如果我們安排了升學課程,以考試為準備目標,是的,請讓我們在這場遊戲中一起努力達成我們的任務。(希望今年不會再被當成假想敵攻擊了🤣
(以下進入重要內文!!)
夏日炎炎,清涼的泳池總是一個不錯的避暑勝地,走進泳池,最旁邊的練習水道上,滿滿的小朋友認真地在與教練學習游泳,有的人想學自由式、有的人喜歡蛙式,划手、踢水、一個個基本動作反覆的練習,只為了讓自己游的更好。
看著他們,不禁想到,學畫不也如此嗎?
畫畫中有許多種不同的技法,不同的技法間本身並沒有對與錯,更沒有高與低,端看你怎麼去發揮它們,學筆法,拿筆的姿勢標準了嗎?學渲染,水分濕度學會控制了嗎?泰納畫室的教學,一貫秉持重視「觀念」及「技法」,觀念靠的是理論講解,而技法沒有捷徑,只能大量練習。然而,畫室用心規劃的基礎美術課程,卻經常被扣上「僵化訓練」的帽子,雖不以為意,卻也令我們為台灣的美術環境感到擔憂。
其實,各領域都是一樣,你沒有上萬小時的練習量,根本不成氣候。例如學料理,絕對不會一開始就搞創意料理;學籃球,絕對不會把它當躲避球在玩⋯唯獨學畫會遭遇很有趣的指責:「你不需要基礎,只要標新立異,否則就是沒有創意」。天啊!這是何等詭異的邏輯!
說到底,因為台灣的「二元思維模式」長期將「基礎」作為「創新」的對立面,才讓懵懂的青少年認為練習基礎會變得沒有風格,基礎訓練都是僵化教育,而畫室卓越的成績正好就是他們拿來歸咎升學制度的羔羊,這其實是不公平的。
文/永霖老師